激发乡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清晰合理的乡村整体发展规划,对乡村家庭创业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谋划村庄整体发展方向时,应依据乡村的资源禀赋,确定具有比较优势的乡村资源与家庭产业。这一过程需从乡村整体资源角度出发,系统梳理村庄现有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等资源禀赋,形成详细的资源清单,明确以优势资源为核心支撑的乡村整体产业发展方向,以此为基础引导乡村家庭将投入要素流向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使得家庭产业与村庄整体发展相得益彰。
立足乡土文化进行产业化开发,激活乡村经济新业态。从各地实践看,村民更愿意参与到与其家庭高度关联的项目中。比如,依托乡村人文历史、工匠技艺等发展家庭休闲农业、家庭旅游服务业与乡村家庭文化产业。以手工技艺为例,让村民既有的手工技艺形成乡土品牌,是促进乡土技能更好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乡村家庭产业多元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现代设计融入乡村手工艺传承与发展,乡村手工艺品牌化建设渐有起色,但目前仍局限于非遗传统技艺,一些地方对村民生产生活型技能与兴趣爱好型技能的品牌转化关注不足,尚未有效激发更多村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对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路径引导。
加大企业驻村领创力度,搭建村级统筹协调平台。吸引企业驻村,有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制约村民创新创业意愿向实际行动转化的瓶颈,往往是经营能力不足、成本压力较大、风险意识薄弱等。充分发挥企业人才、技术、市场、运营等资源优势,通过技能升级、综合培训、科技引入等方式“手把手”培养乡村创业能人、助力村民创新创业,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创建村级统筹协调平台,是优化家庭产业经济软环境的必要举措。制定规范化发展的统一标准,实现对家庭产业内技术、服务、经营、卫生等运营内容的监督管理,并建立健全配套激励机制,有利于营造良性的乡村家庭产业竞争环境,避免同质化。
乡村环境与资源禀赋千差万别,村民生产生活方式也多元多样,蕴藏着发展的种种可能。这是乡土中国的宝贵财富。面向未来,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构建政府牵头、企业助力、村民参与等相互协同的合作机制,才能更好激活村民创新创业热情,持续释放特色产业强村富民的红利。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xncjs/202201/t20220127_82693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理性看待走红的乡村生活短视频
>>下一篇: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农业CEO”
最新加入
25-01-08“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
25-01-07孙巍峰赴上蔡县刘岳村调...
25-01-07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
25-01-06汪学军赴宿松县调研重要...
25-01-06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
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
25-01-03中哈联合实验室实现“中...
25-01-02厅安委办开展消防安全隐...
热门资讯
20-11-23农民朋友注意了,这几种...
20-12-29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
20-12-312020年全国农业农村...
20-11-23空白宅基地怎么确权?空...
21-01-04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20-11-18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法...
20-10-09厅党组成员吴明海赴白沙...
21-01-15李希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20-11-23农村土地“改革”,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