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山区创新推出“飞地合作”模式,大棚跨村建,抱团办产业
8月15日晚,烟台市莱山区官庄村果蔬基地旁的酵素生产大棚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郝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郝永正带着村“两委”成员争分夺秒赶工期,加班到凌晨两点半。他们按照每罐670斤糖蜜、1吨废弃菜叶、3.5吨水的比例,共制作了15罐酵素,经过两到三个月的发酵即可生产出环保酵素水肥,预计年产量可达4000余吨,产值200余万元。
两个村庄一东一西,相距15里。郝家庄村为何把项目建到了官庄村?
原来,郝家庄村是莱山区莱山街道唯一一个旧改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村庄发展受到制约。官庄村是莱山区最大的村,400多户菜农栽种了3000多亩蔬菜,却面临着每日垃圾处理不及时和土壤日渐板结及产业单一等问题。
一个村发展无用武之“地”,一个村发展后继乏“力”,能否合作达到优势互补?
面对这一难题,莱山区众享37°小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区党委主动当起“红娘”牵线搭桥,创新推出“飞地合作”模式,俩村达成协议,郝家庄村租赁官庄村山海南路以西土地,发展酵素产业项目。项目投资400万元,于2019年11月开工,今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主要利用3000余亩菜园地的剩菜剩叶和400余户菜农的厨余垃圾作为原材料加工生产成为酵素,通过水肥一体化再回到菜园中,既实现废弃利用,还能缓解土壤板结,形成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提高了蔬菜的品质。
得益于两村“飞地合作”的成功启示,莱山区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通、治理相融”原则,创新打造众享37°小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区,构建以“小镇”党委为核心,7个村党支部为支撑、6个特色党支部为拓展的“1+7+6”组织体系,以官庄为中心,涵盖7个村,化零为整、融合发展,流转土地7000余亩,走出一条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自2017年以来,莱山区每年拿出2000万元财政资金对村居致富项目进行奖补,“小镇”辖区内7个村用不到2年时间,全部由村党支部牵头领办合作社发展产业项目。
2019年,“小镇”党委牵头注册成立了烟台众享现代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当红娘”升级为“搭平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将众享37°小镇党建融合发展区7个村规划10个产业项目,围绕建设“生态果蔬花园”“绿色康养小镇”的目标定位,以官庄村、友谊村为代表,建强绿色蔬菜、香草培育、水果采摘示范园区,振兴特色种植业;以植物园、农禅谷为代表,规划建设休闲体验中心、亲子研学基地,振兴乡村文旅产业;以河北村、东沟村为代表,发展羊汤、老豆腐等特色小吃,振兴特色餐饮产业,以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snyw/ncjg/tdgl/202009/t20200902_3383835.html
>>上一篇: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上趟路子——全市农村发展一村一品推进产业振兴纪实
>>下一篇:齐河县晏北街道一村一策乡村振兴有妙招
最新加入
25-01-08“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
25-01-07孙巍峰赴上蔡县刘岳村调...
25-01-07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
25-01-06汪学军赴宿松县调研重要...
25-01-06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
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
25-01-03中哈联合实验室实现“中...
25-01-02厅安委办开展消防安全隐...
热门资讯
20-11-23农民朋友注意了,这几种...
20-12-29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
20-12-312020年全国农业农村...
20-11-23空白宅基地怎么确权?空...
21-01-04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20-11-18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法...
20-10-09厅党组成员吴明海赴白沙...
21-01-15李希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20-11-23农村土地“改革”,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