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宁阳:“穿着布鞋种水稻”
“穿着布鞋种水稻,不用漫灌也收田。”像种麦子一样种水稻,是多少旱地农户不敢想象的事。
而如今,喜看稻菽千重浪,又是一年丰收时。走进山东省宁阳县鹤山镇王卞社区千亩旱稻基地,低垂的稻穗、饱满的谷粒,金灿灿的稻浪不断翻涌。“种了一辈子庄稼,还是头一回见旱地上栽稻谷,看这长势今年产量肯定不低。”王卞社区居民节绪喜望着稻田高兴地说。
“我们有1万多亩地,原来大多都种着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王卞社区党委书记郭怀善说,“一麦一棒”的传统种植模式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老百姓想发家致富很难。
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问题,2017年,王卞社区主动与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对接,共建泰安市节水抗旱稻博士工作站,并规划出20余亩试验田,引入节水直播稻品种和配套种植技术进行试种。试种成功后,王卞社区于2018年流转1000亩土地,进行节水直播稻的大规模播种。
“选用齐陆1号、越光、鲁黑香糯1号等优良品种,采用旱田直播技术,全程只需要在水稻水分敏感期灌水4次-5次,部分高产品种产量可到1000斤以上。”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博士白波说。
“节水直播稻不但喝水少,而且同等条件下,投入是传统水田的一半,效益却是玉米、大豆等旱田作物的3倍左右,部分品种经济效益能达到玉米效益的5倍以上。”白波说,如今当地的旱稻亩产已经稳定在1000斤左右,市场价格比普通水稻贵好几倍。
“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建起旱稻加工厂房、大型流水线脱米机械、标准化验室等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郭怀善说,科研项目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田间管理等工作,带动了当地至少40人稳定就业,人均每年增收2万元。
鹤山镇党委书记孟令民说,农业科技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他们下一步将继续整合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不断向农业生产一线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装备,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富民成果。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snyw/kjpx/kjdt/202009/t20200925_3402680.html
>>上一篇:“现代果业”杯烟台市苹果苗木嫁接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
>>下一篇:全省传统棉作制度调整优化技术培训活动在东平举办
最新加入
25-01-08“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
25-01-07孙巍峰赴上蔡县刘岳村调...
25-01-07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
25-01-06汪学军赴宿松县调研重要...
25-01-06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
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
25-01-03中哈联合实验室实现“中...
25-01-02厅安委办开展消防安全隐...
热门资讯
20-11-23农民朋友注意了,这几种...
20-12-29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
20-12-312020年全国农业农村...
20-11-23空白宅基地怎么确权?空...
21-01-04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20-11-18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法...
20-10-09厅党组成员吴明海赴白沙...
21-01-15李希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20-11-23农村土地“改革”,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