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关注农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宣传报道 > 正文

山东宁阳:“穿着布鞋种水稻”

发布时间:2020-10-09 来源: 作者:

  “穿着布鞋种水稻,不用漫灌也收田。”像种麦子一样种水稻,是多少旱地农户不敢想象的事。

  而如今,喜看稻菽千重浪,又是一年丰收时。走进山东省宁阳县鹤山镇王卞社区千亩旱稻基地,低垂的稻穗、饱满的谷粒,金灿灿的稻浪不断翻涌。“种了一辈子庄稼,还是头一回见旱地上栽稻谷,看这长势今年产量肯定不低。”王卞社区居民节绪喜望着稻田高兴地说。

  “我们有1万多亩地,原来大多都种着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王卞社区党委书记郭怀善说,“一麦一棒”的传统种植模式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老百姓想发家致富很难。

  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问题,2017年,王卞社区主动与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对接,共建泰安市节水抗旱稻博士工作站,并规划出20余亩试验田,引入节水直播稻品种和配套种植技术进行试种。试种成功后,王卞社区于2018年流转1000亩土地,进行节水直播稻的大规模播种。

  “选用齐陆1号、越光、鲁黑香糯1号等优良品种,采用旱田直播技术,全程只需要在水稻水分敏感期灌水4次-5次,部分高产品种产量可到1000斤以上。”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博士白波说。

  “节水直播稻不但喝水少,而且同等条件下,投入是传统水田的一半,效益却是玉米、大豆等旱田作物的3倍左右,部分品种经济效益能达到玉米效益的5倍以上。”白波说,如今当地的旱稻亩产已经稳定在1000斤左右,市场价格比普通水稻贵好几倍。

  “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建起旱稻加工厂房、大型流水线脱米机械、标准化验室等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郭怀善说,科研项目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田间管理等工作,带动了当地至少40人稳定就业,人均每年增收2万元。

  鹤山镇党委书记孟令民说,农业科技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他们下一步将继续整合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不断向农业生产一线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装备,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富民成果。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snyw/kjpx/kjdt/202009/t20200925_3402680.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其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相应事主体负责。关注农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