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把党组织建立在扶贫产业链上
近年来,武强县在深入推进产业扶贫的基础上,打破农村基层党组织传统设置模式,把党组织建立在扶贫产业链上,以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引领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党建助力经济的新路子,实现了抓党建、兴产业、促增收的良性互动。
围绕“建”,优化组织设置。武强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地域分布、产业特点、党员数量等实际情况,打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传统设置方式,把党组织建立在乐器制造、畜牧养殖、手套加工等脱贫和发展的支柱产业的产业链上,强化党建在脱贫中的引领作用。对43家成立时间较长、经营规模较大、产业特色明显、正式党员超过3人的龙头企业、农业经营主体,单独建立党组织。针对党员来自不同区域但业务联系较为密切,且人数不足3人的168家企业、农业经营主体,分别设立党小组,并由几个党小组成立联合党支部。对27家没有党员的企业、农业经营主体,由乡镇党委统一派驻党建指导员,负责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适时发展新党员,夯实党的工作基础。全县共组建扶贫产业链党组织99个,选派党建指导员78人,283家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全覆盖,在产业链上发展党员130多名。
狠抓“管”,确保规范运行。为提升党组织参与扶贫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武强县从双向引导、交叉任职、强化指导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先后召开培训会、调度会、研讨会30余次,引导企业、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充分认识党组织对企业政治引领、价值取向、文化建设、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引导党组织主动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融入兴产业、促脱贫的洪流,为脱贫攻坚助力。从党员企业经营者、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中,择优选拔合适人员,担任党支部委员,同时把政治上可靠的企业经营者培养为党员,进而培养成企业党支部书记。
突出“用”,引领脱贫攻坚。指导相关产业链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抓党建促脱贫模式,把建在产业链上的党组织打造成为引领脱贫攻坚的硬核堡垒。“协会党组织+贫困户”,依托年画、手套、乐器等行业协会,引导同一产业链上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小企业横向联合,成立协会党组织,多方提供就业岗位,实现1500余户贫困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龙头企业党组织+村党支部”,全县43家规上企业和112个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实现龙头企业与周边贫困村共同发展。“产业链党组织+集体经济”,发挥肉鸭养殖、玫瑰、金银花、黄蜀葵种植合作社党组织作用,通过提供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北代乡通过培育壮大光电玫瑰产业园,实施农光互补项目,发展种植玫瑰1000亩,涉及的8个村集体和贫困群众年增收可超100余万元。
原文链接:http://nync.hebei.gov.cn/article/cyfp/202006/20200600016465.shtml
>>上一篇:关于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对象的公示
>>下一篇:河北沧州:一季度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达90亿元
最新加入
25-01-08“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
25-01-07孙巍峰赴上蔡县刘岳村调...
25-01-07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
25-01-06汪学军赴宿松县调研重要...
25-01-06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
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
25-01-03中哈联合实验室实现“中...
25-01-02厅安委办开展消防安全隐...
热门资讯
20-11-23农民朋友注意了,这几种...
20-12-29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
20-12-312020年全国农业农村...
20-11-23空白宅基地怎么确权?空...
21-01-04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20-11-18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法...
20-10-09厅党组成员吴明海赴白沙...
21-01-15李希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20-11-23农村土地“改革”,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