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关注农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宣传报道 > 正文

绿水青山总相宜、乡村面貌展新颜 渝北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发布时间:2020-10-09 来源: 作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8日16时45分讯(特约通讯员 杨荟琳)绵延的云龟山,蜿蜒的御临河东河,历史气息浓郁的古树,一栋栋小青瓦、白瓦头、白粉墙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行走在渝北区大盛镇,一幅怡然自得的悠悠画卷铺陈开来……今(28)日,笔者了解到,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大盛镇许多村落的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乡村游的逐渐兴起,吸引着越来越多都市人回归乡村,感受故乡的气息。?

  大盛镇的变化是渝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改变仍在该区广大乡村持续进行——

  近年来,渝北区按照“点线面统筹、分梯次推进、跨年度安排”的整治思路,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实施“五沿带动、全域整治”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等重点任务。截至目前,全区新增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7225户,新建成绿化农民聚居点11个,农村公路安保和绿化实现全覆盖,全区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获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四好农村公路”市级示范区。

  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以前没装垃圾箱的时候,大家都是把生活垃圾直接扔到地坝边上,刮大风的时候垃圾满天飞。还有人把垃圾扔进河沟、水塘里,泡得久了,一到热天就臭气熏天。”说起以前村里的环境状况,王家街道苟溪桥村村民周天齐直摆手。

  如今,行走在苟溪桥村,满眼是绿树成荫,道路干净、整洁,不仅看不到垃圾,也闻不到臭水沟的味道。这些改变都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现在安逸了,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垃圾没有人乱倒了,也不见污水了。”周天齐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家门口附近就是垃圾箱,不仅有专门倒垃圾的地方,而且还有垃圾车负责清运。要是垃圾满了,打个电话就有专人来收垃圾。村里还配了保洁员,每天对路面进行清扫保洁。村里的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素质也提高了不少。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为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渝北区加快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实施方案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考核方案,逐步健全“户收集、村集中、镇街管理、区运输、区域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五有”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基本建立;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在大盛、兴隆、茨竹、王家、双凤桥等5个镇街实施村居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余涉农镇开展3个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投入财政资金1200余万元,用于购置餐厨垃圾收运车、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垃圾分类行政村工作经费,全区公路通达村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扎实开展农村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切实消除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带来的环境影响。

  正是这些措施,让渝北区农村地区的垃圾得到了规范化管理,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让“方便”之事更方便?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

  在渝北,厕所革命不仅仅在景区、城市里开展,也在农村地区有序推进。

  “现在我们也用上抽水马桶了,生活质量向城里看齐。”茨竹镇放牛坪村村民罗奇告诉笔者,如今到村里来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不仅得益于周边的美景和宜人的气候,更得益于完善的配套设施。“特别是与大家息息相关的厕所,经过改造后,更加方便卫生了,这可真的是让‘方便’更方便了。”罗奇笑着告诉笔者。

  “传统的农村厕所大多采用砖砌露天便池,没有遮盖和处理,导致粪便污秽不堪、臭气熏天。特别是一到夏天,微生物增多,蚊蝇大量繁殖,造成传染病肆虐,给群众的卫生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为了解决农村如厕难问题,渝北区强化改厕组织保障,成立区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细化落实分工,完善工作方案,压实建设责任,形成区级部门牵头、镇街负责抓总、村社具体实施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成立由3名区领导分别任组长的3个改厕督导组,每组配备1名土木工程专业人员作为技术指导,督导组对全区13个改厕镇街示范点建设进行指导督导,累计开展督导指导55次,进一步统一施工技术和要求,确保改厕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同时,将户厕改造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了年度改厕任务“周报表、月调度、常态督导、年度考核”的工作机制。

  在推进农村户厕改造中,渝北区对涉农镇街开展了5次改厕基数摸底调查,弄清“家底”,建立台帐,明确了2019—2020年全区农村户厕改造任务35758户,制定出台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建设实施方案,对标对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类区县和三档村整治目标任务要求,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旧房整治提升、污水治理等统筹推进农村户厕改造。2019年新改造农村无害化户厕7225户,累计达14184户,全区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到39.7%。

  同时,加快农村公厕建设。以农村学校、卫生站(室)、场镇集市、乡村旅游景区等人口集中区域为重点,加大农村公厕建设力度,新建成农村无公害化公厕13座。在A级旅游景区、游客聚集公共区域、主要乡村旅游景点和主要旅游线路沿线等人口较集中的公共区域新建旅游厕所34座,方便村民、游客使用。

  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畅通农村的“毛细血管”?

  近日,笔者在洛碛镇张关村看到,村前一个鱼塘水波荡漾,远处果林茂盛。“我们这里挺不错的吧。以前这里可是一个让人嫌弃的污水沟呢!”张关村村民李宏林告诉笔者。

  李宏林说,眼前的鱼塘过去是一个污水沟,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村民们都只能掩鼻而走。得益于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处污水沟也摇身一变成为了现在的鱼塘。

  随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推进,许多地方都发生着这样的变化。

  近年来,渝北区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设备建设改造,完成玉峰山、兴隆、木耳镇石鞋一号、木耳镇石鞋二号、洛碛、木耳、大湾等7个污水处理厂大修工作,新(改)建木耳镇石鞋村2号、大盛镇明月、洛碛镇张关水溶洞、古路镇古路村、大湾镇高嘴、茨竹镇秦家、木耳镇垭口、统景镇黄印、木耳中小企业基地、石船镇关兴、石船镇石壁、兴隆镇徐堡等12个村级污水处理站,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8座,镇村生活污水收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81%以上。

  污水处理厂建好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管好。为此,渝北区还建立健全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巡查、联席会、维修维护报备制度,强化出水水质监测,规范村镇污水处理服务费划拨程序,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污水设施管理水平。

  在加快村镇污水管网改造方面,全区积极推进镇村污水管网建设改造,确保污水收集率达到100%,并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场(站)进行处理,新改造场镇污水管网43公里。

  同时,认真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调查摸底,全面开展全区农民聚居点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调查摸底,完成213个村社信息系统填报并全部通过市生态环境局审核,为后续分区分类选择推广小型湿地、生物塘、改水改厕、化粪池、户用沼气、储粪还田等适合农民聚居点现有条件的污水处理技术模式提供了工作基础。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009/t20200929_7928758.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其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相应事主体负责。关注农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