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关注农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资舆情 > 正文

科技赋能 甘薯变身“金疙瘩” 重庆优质专用甘薯种植面积达238.3万亩

发布时间:2023-11-23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甘薯绿色高产高效发展,目前全市优质专用甘薯种植面积达238.3万亩,较2018年增加148.3万亩,增长1.6倍,成为助农增收重点产业之一。

  甘薯具有抗旱、耐贫瘠、增产潜力巨大等特性,对于稳定我市粮食产量、强化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是重庆优势特色农作物之一。我市常年种植面积500万亩以上,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5.5%左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三。

  如今,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由温饱型向营养型、保健型转变,开始注重对甘薯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医用价值等挖掘、开发和利用,给甘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鲜食薯、冷冻薯饼、甘薯全粉等以甘薯为原料形成的产品在国内市场日益走俏,呈现出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因此,近年来我市从品种引进、选育等方面入手,配合高效轻简栽培技术以及甘薯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促进甘薯产业创新发展。

  市农业农村委粮油处处长白洁介绍,通过西南大学、重庆三峡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科研攻关,近5年我市有70余个淀粉型、鲜食型、菜叶型甘薯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9个通过国家审定,解决了以前生产无良种的困境。

  除自育外,我市还通过引进、筛选,推广了一批国内优质甘薯品种,如烟薯25、苏薯28等,配以轻简栽培技术,使得贫困地区甘薯平均增产10%,每亩平均增收500元,成为我市部分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产业之一。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积极引进培育加工企业,推动甘薯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市已建成彭水龙须晶丝苕粉、彭水利源、石柱金田、开州诚悦等8家万吨级加工企业,培育了巫峡粉丝、黄海食品、群英农业等一批千吨级加工企业。全市年加工鲜薯220万吨左右,占鲜薯总产量的26%左右。

  尽管如此,我市甘薯产业良种繁育体系薄弱、贮藏水平不高、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急需迎头赶上。

  白洁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发展优质专用甘薯基地200万亩,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为稳定粮食生产保驾护航。为此,我市将继续加强科研攻关,充分发挥薯类科企联合体作用,加快甘薯良种选育、繁育、推广,甘薯栽培技术创新和示范,进一步提高甘薯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水平。在产业链打造上,将通过政策激励,进一步引导和鼓励甘薯加工企业开发更多加工产品,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提升甘薯产品附加值,带动甘薯产业向纵深发展,扩大品牌化效应。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zwdt/202311/t20231122_125904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其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相应事主体负责。关注农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