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确保全年粮食丰收(人民日报10月17日第9版)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将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
稻菽成浪,谷米满仓。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七成多,眼下,各地区各部门正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多措并举确保全年粮食丰收。今年我国夏粮获得丰收、早稻实现增产,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整体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争取秋粮有好收成,就能为全年粮食丰收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今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经历了多重考验,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季季沉甸甸的收获,牢牢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展现了“基本盘”的稳健力量。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将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才能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一项项新技术落地,一台台大农机驰骋,田间地头激荡着科技动能,凸显农业现代化“金扁担”的硬支撑。我国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大力推广优质耐密品种,配套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模式和适宜高性能机械,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落地见效,挖掘增产潜力。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让更多“望天田”变成“高产田”,让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就能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发展粮食生产,主体是种粮农民。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抓好粮食生产机制保障,让好政策进村下田,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实施夏粮“一喷三防”、秋粮“一喷多促”补助,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各项政策举措实打实,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让农民通过种粮实现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才能更好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保障粮食安全还要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这要求我们落细落实农业灾后生产恢复、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措施,坚持底线思维,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区域、分作物、分环节把情况摸清楚,努力提高防灾减灾的精准性、有效性、科学性,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尽力实现非灾区多增产、轻灾区保稳产、重灾区少减产,确保全年粮食生产保持稳定。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稳住农业基本盘,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盯紧防灾减灾、抓好秋管秋收,加强农机作业供需对接和服务保障,努力确保丰收到手、颗粒归仓,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实,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ztzl/ymksn/rmrbbd/202310/t20231017_643838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稳住农业基本盘 夯实“三农”“压舱石”——透视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走势
>>下一篇:我国将多措并举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
最新加入
25-01-08“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
25-01-07孙巍峰赴上蔡县刘岳村调...
25-01-07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
25-01-06汪学军赴宿松县调研重要...
25-01-06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
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
25-01-03中哈联合实验室实现“中...
25-01-02厅安委办开展消防安全隐...
热门资讯
20-11-23农民朋友注意了,这几种...
20-12-29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
20-12-312020年全国农业农村...
20-11-23空白宅基地怎么确权?空...
21-01-04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20-11-18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法...
20-10-09厅党组成员吴明海赴白沙...
21-01-15李希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20-11-23农村土地“改革”,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