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2年)》发布: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量呈恢复态势
10月12日,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联合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共同发布《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2年)》(以下简称《公报》)。《公报》反映了2022年长江干流,洞庭湖、鄱阳湖等通江湖泊,大渡河、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和汉江等重要支流的水生生物资源、重点保护物种、外来物种、栖息生境、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等状况。
《公报》显示,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稳步实施,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量呈恢复态势,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有所提升。2022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土著鱼类193种,比2020年(同监测点位)增加25种。长江干流科研监测的单位捕捞量比上年增加20.0%。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约1249头,与2017年相比,数量增加23.4%,年均增长率4.3%。四大家鱼、刀鲚等资源恢复明显,刀鲚能够溯河洄游至历史最远水域洞庭湖,多年未监测到的鳤在长江中下游干支流和通江湖泊多个水域出现。
《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值总体仍处于低位。长江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等级为“较差”,与2021年持平,但相较于2018年提升了两个等级。赤水河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等级为“良”,沱江、嘉陵江、乌江和汉江为“较差”,大渡河和岷江为“差”。长江流域重点物种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推算葛洲坝下中华鲟亲鱼(性成熟,可参与繁殖)仅13尾,未监测到自然繁殖;长江鲟监测到438尾,均为人工放流个体,无自然繁殖个体。此外,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外来鱼类23种,与2021年相比,新监测到拉氏大吻鱥、短盖巨脂鲤、云斑鮰、伽利略罗非鱼、绿太阳鱼和虹鳟等,外来物种种类有所增加,存在一定入侵风险。
在栖息生境方面,《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栖息生境状况总体稳定。长江干流水质为优,干流国控断面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相比2021年,长江干流在建航道整治工程涉河长度也略有下降。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科研单位,在持续巩固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同时,针对《公报》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进一步强化保护修复措施,优化调查监测评估,更好地服务支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附件: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zwdt/202310/t20231012_643813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2023年脱贫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安徽专场活动在合肥举办
>>下一篇:邓小刚会见新加坡永续发展和环境部常务秘书罗家良
最新加入
25-01-08“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
25-01-07孙巍峰赴上蔡县刘岳村调...
25-01-07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
25-01-06汪学军赴宿松县调研重要...
25-01-06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
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
25-01-03中哈联合实验室实现“中...
25-01-02厅安委办开展消防安全隐...
热门资讯
20-11-23农民朋友注意了,这几种...
20-12-29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
20-12-312020年全国农业农村...
20-11-23空白宅基地怎么确权?空...
21-01-04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20-11-18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法...
20-10-09厅党组成员吴明海赴白沙...
21-01-15李希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20-11-23农村土地“改革”,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