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秋收全面展开 秋粮已收获1610.61万亩
金秋时节,广袤田野一片金黄,饱满的稻穗笑弯“腰肢”,黄澄澄的玉米颗粒饱满。农民们抢抓晴好天气,掀起秋收热潮,丰收的喜悦从田间蔓延至心间。
据10月7日农情调度,全省秋粮已收获1610.61万亩,其中玉米已收752.36万亩,水稻已收344.57万亩,大豆已收348.16万亩,其他粮食作物已收165.52万亩。
土生五谷、藏粮于地。优质的土壤,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走进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平整肥沃的玉米地随风掀起层层绿浪,一穗穗金黄的玉米颗粒饱满,丰收在即。
“今年,流转的5000亩地均采用‘梨树模式’耕种,土地通透性强,根扎的深,玉米长势较去年好了很多,每穗预计能打到6两多,一公顷按5万株算产量能达到3万多斤。”望着长势喜人的玉米,梨树县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雨脸上满是喜悦。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今年,在“梨树模式”原有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基础上,梨树县加入了秸秆科学离田和粪肥堆沤还田,加快推动秸秆过腹转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对黑土地保护起到促进作用。
“今年,全县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达310万亩,占玉米面积的90%左右;玉米总产量有望达到45亿斤,较比去年增产5%到10%左右。”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自豪地说。
为了实现黑土地保护提档升级,我省与中科院共同实施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在粮食主产区建设3个万亩级、30个千亩级示范基地,成立了6位院士领衔的省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研究中心5个。如今,“梨树模式”已成为防风固土、培肥地力、抗旱保墒、节本增效的综合代名词。
今年,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扩大到了3300万亩,稳居全国首位;启动实施了“百千万”引领提升行动,培育109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服务,科技成果示范效能不断提升,为全省保护黑土地实现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bmdt/202310/t20231008_880927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图解: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下一篇:第七届吉林省农村创业大赛总决赛圆满闭幕
最新加入
25-01-08“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
25-01-07孙巍峰赴上蔡县刘岳村调...
25-01-07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
25-01-06汪学军赴宿松县调研重要...
25-01-06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
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
25-01-03中哈联合实验室实现“中...
25-01-02厅安委办开展消防安全隐...
热门资讯
20-11-23农民朋友注意了,这几种...
20-12-29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
20-12-312020年全国农业农村...
20-11-23空白宅基地怎么确权?空...
21-01-04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20-11-18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法...
20-10-09厅党组成员吴明海赴白沙...
21-01-15李希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20-11-23农村土地“改革”,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