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宁明县驮邓村: “旱改水”让荒地变良田 茭白产业促乡村振兴
“我们是第一次学种茭白,种茭白和插秧差不多,很容易上手,我们一有空就来这里干活,一天可以有130块钱的收入。”日前,正在田里干活的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海渊镇驮邓村村民周美莲乐呵呵地说道。
在海渊镇驮邓村茭白种植基地里,只见40多位村民正抢抓农时,有序进行分根、运苗、拉线、插苗等茭白栽植作业,一派繁忙的景象。据当地村民介绍,驮邓村这些田块以前都是旱地,土地贫瘠,地块高低不平,大小不一,耕种较难,无法种植水生作物,农作物品种也较单一,产出不高,愁坏了当地百姓。
“旱改水”项目实施后,旱地变良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今年,驮邓村通过实施“旱改水”项目发展茭白种植产业,村民非常支持。对于这种新兴产业,村民们满怀信心,充满希望。
海渊镇驮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世光说:“以前只有部分村民种植甘蔗、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甚至丢荒,收益不大。现在旱地整改以后,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村民还得到了分红等诸多红利,增加了群众收入,群众感到非常满意。”
今年以来,驮邓村积极推进“旱改水”项目建设,项目面积达863亩,预计新增水田面积705亩。目前,项目已经完成土地平整工程及灌溉排水工程。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科技化农业转型升级,该村计划种植300亩茭白作为示范基地,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由于受疫情影响,我们开工迟了,现在我们正在增加工人和采取机械化的方式来抢抓茭白种植进度,目前已经完成种植295亩,过不了几天时间就能完成栽种工作。”王世光介绍道。
“种植‘双季茭’,不仅能延长茭白采收时间,提高茭白产量,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双收’”。王世光如是说,“每亩茭白有3500—5000斤的收成,按每斤3元计算,每亩大约收入1.5万元,300亩就能收入450万元左右,除去成本净赚220多万元。”
“旱改水”项目是为土地提质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驮邓村充分利用 “旱改水”土地提质增效优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利用“村集体经济投入+企业技术投入”合作模式发展种植茭白产业,农户不仅能够收到土地流转的红利,又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增加群众收入渠道,促进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群众实现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原文链接:http://nyncw.sh.gov.cn/xyyw/20220825/324d8d938b954393a499f3c75463539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河南] 孟州市农业农村局三个“有力”开展抗旱保秋工作
>>下一篇:[湖南] 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湖南贡献”
最新加入
25-01-08“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
25-01-07孙巍峰赴上蔡县刘岳村调...
25-01-07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
25-01-06汪学军赴宿松县调研重要...
25-01-06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
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
25-01-03中哈联合实验室实现“中...
25-01-02厅安委办开展消防安全隐...
热门资讯
20-11-23农民朋友注意了,这几种...
20-12-29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
20-12-312020年全国农业农村...
20-11-23空白宅基地怎么确权?空...
21-01-04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20-11-18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法...
20-10-09厅党组成员吴明海赴白沙...
21-01-15李希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20-11-23农村土地“改革”,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