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过后 玉米大豆要及时松土补营养
7月以来,长春市各地不同程度出现同期少有的频繁连续降雨天气,有的区域降雨量超去年同期二倍以上,部分地块田间持水严重饱和,个别地块积水,玉米、大豆根部处于厌氧状况,严重影响植株叶片生长,有的病虫害呈多生趋势。为了给农民一些切合实际的指导,记者采访了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长春市农业信息专家李社潮,他提醒近日还会有连续降雨过程,必须进一步加大强排水力度,及时搞好田间管理,有针对性地加大应对措施力度,保田块恢复、促作物生长、争取好收成。
加大田间强排水速度和力度。必须争分夺秒,采用“排、抽、渗”等办法结合,综合施策,防止根系窒息死亡。能自流引出排水地块,继续开沟破垄,抓紧引流排水;无法引排垄里水的,集中机械水泵力量,实行强制抽水降水;对个别地块无法排水的中高产田块,为保玉米、大豆,需在田里开挖渗水沟,田间每20米左右,开出一条宽30厘米、深50厘米的渗水沟,让田面地表积水向沟里引流排渗降水。
及时划锄和中耕松土,避免土壤板结,增强通透性。对积水排出去的地块,要及时进行划锄,即铲地;同时如果玉米高度还在一米上下,农机可以进地作业,要进行机械中耕松土及深松。
加强田间管理,迅速追肥。玉米、大豆出现涝情后,必须加强田间管理作业,可增施速效氮肥,进行根外追肥,以叶面肥为主,使用如尿素溶液、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可以配合一些调节剂使用,增加玉米抗性;待玉米恢复正常生长之后,再进行根部的追肥。有的玉米田还可适当施用微量元素。
及时防治病虫害。受水浸泡后的玉米、大豆田,往往由于田间湿度大,植株抗病性下降,极易诱发各种病虫害。最为常见的就是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锈病和玉米穗腐病等病害。今年由于低温影响,部分地区玉米苗长势弱,导致抗病虫害能力差,粘虫、玉米螟导致的虫害也可能比往年要严重。提醒广大农民必须要早查田、早发现、早预防,对症下药,防控住病虫害。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dny/nysc/202207/t20220715_851267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积极抗涝减灾 加强田间管理
>>下一篇:2022年吉林省稻瘟病防治指导建议
最新加入
25-01-08“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
25-01-07孙巍峰赴上蔡县刘岳村调...
25-01-07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
25-01-06汪学军赴宿松县调研重要...
25-01-06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
25-01-03“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
25-01-03中哈联合实验室实现“中...
25-01-02厅安委办开展消防安全隐...
热门资讯
20-11-23农民朋友注意了,这几种...
20-12-29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
20-12-312020年全国农业农村...
20-11-23空白宅基地怎么确权?空...
21-01-04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20-11-18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法...
20-10-09厅党组成员吴明海赴白沙...
21-01-15李希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20-11-23农村土地“改革”,这3...